2)第一百四十二章 攻战名山_南宋之霹雳风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地势平坦水源充沛,分别能在夏季和秋季收获小麦和水稻。

  这个季节名山城外也遍布着稻田,但彻里率部占据城池之外,为防止软泥陷马足,命人将稻田中的水尽数排干,又将城外稻田变成了放马场。

  不到十日,这即将收获的上千亩稻田变成了一片杂乱之地。不过蒙军此举反倒无意之中帮了霹雳军的忙。

  连续烈日暴晒之下,潮湿的地面也变得坚实,挖开表面后下面则是松软土层,十分有利用霹雳军挖壕沟和垒土墙。

  故到了第二日中午,壕沟和土墙便筑到了距城不到一里之地。火炮对付土木作业都是难题,更不要说名山城上那些攻城武器和蒙古骑兵的弓箭了。

  眼见越逼越近的壕沟和土墙,彻里心中着实慌了,不得不派兵冲锋以阻止城外的土木作业,只不过这正中霹雳军的下怀。

  潮水般涌来的蒙军在火炮、火枪轰击下,在丢下数十具尸体之后,又潮水般地退去。

  与彻里的慌张相反,欧阳轩并不着急。再延伸一次,土墙和壕沟便能修到距城墙半里之内,到时候便再能让蒙古人重新尝尝在邛州的滋味。

  而且他还在等雅州的援军——他已派钱老二前去雅州送信,请雅州派兵来共击蒙古人。

  欧阳轩认为雅州方面先前不肯派兵来邛州,是这些官僚

  “只管各人门前雪,那管别人房上霜”的心理,但百丈和名山则是雅州的属县,理应派兵了吧。

  之所以派钱老二前去,除了因为其熟悉小道外,还给了他一个重要任务——前去黎州通知商队回来,话说钱老大他们四月中旬出发,现在是八月中旬,离家已经足足四个月了。

  只是出乎欧阳轩意料的是,钱老二在雅州又碰了壁,雅州曹知州说此等军务大事不宜擅动,须得有俞兴大人的命令才能起兵。

  欧阳轩知道这曹知州根本无意起兵,便加紧了对名山城的进攻。眼见邛州城的一幕又要重演,彻里决定按原计划退往嘉定府洪雅县,前往眉州彭山县。

  这一路上的地形都是丘陵矮山和盆地,骑兵要通行并不困难。在轻松拿下百丈和名山城时,彻里曾改了主意,准备长期据守并等候援军的到来。

  虽然大势难违,但丢了邛州城毕竟不是光彩之事,有了这两城便有了重夺邛州的本钱。

  而且连下百丈、名山两城之后,雅州又派人过来谈归附的条件,还送来不少钱财让他不要焚毁名山城。

  只是这雅州知州实在太贪心,归附条件居然是嘉定知府的位置,这让彻里十分恼火。

  虽然他口头却答应了,心中却是暗想待赚了雅州再作打算。但这几日战事不利,雅州方面又反悔了,不但对彻里派去的使者没有好脸色,甚至要求蒙军即刻撤离雅州地界。

  曹知州的翻云覆雨让彻里大为光火,却也无可奈何。现在他手下可战的骑兵不足三百人,新附军也只有四百余人,并不是快意恩仇的时候。

  为今之计走为上策。趁着夜色,彻里率着手下的骑兵偷偷出了城,朝东南方而去。

  此行他除了带着蒙古骑兵外,只带了十余名骑术精湛的新附军。因为马匹数量只剩下七百匹,要保证作战骑兵一人两马外,还要带上那些被切掉手指的蒙古人。

  这些废物虽然是拖累,但因为是蒙古本族人,彻里却不得不带上。除了马匹不足的原因外,彻里还要留下新附军守城,拖住了霹雳军才能让自己从容逃跑。

  当然那些新附军也不是善茬,蒙古人逃了他们显然不会乖乖守城,为此彻里告诉他们,说他带领骑兵去偷袭雅州城。

  彻里带着人走后的第二日,霹雳军的壕沟和土墙就筑到了城边,开始炮击城中。

  坚持到第四日,城中的新附军才打开城门投降了,一方面是因为蒙古人久久不归,另一方面则是霹雳军炮击每日愈紧,实在支撑不住了。

  要说这些新附军也真是蠢,投降了才知道彻里已逃往洪雅。现在想起来,彻里去偷袭雅州城为何要带上伤病马,为何要带上已无战力的蒙古人,为何还带了大包小包的财物?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pofx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