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一百八十三章 堡垒锁山_南宋之霹雳风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了——黄大根被停职,他递补进入联席会议。乐全安首先是检讨了水军封锁河道不力,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——筑堡锁山。在乐全安看来蒲江河是水军防御的短板地带,蒙军过了河便能直逼霹雳军核心辖区。要解决冬季水枯的防御问题,必须要在蒲江河南岸建立一片缓冲区,以迟滞和阻止蒙古骑兵。最好的办法便是在各个险要路口和山头筑堡,以少量的兵力便可锁住这一片丘陵山区。另外,此片区域虽然人口稀少资源却不少,如果能控制住并加以开发,完全可以弥补所花经费甚至会有结余。

  欧阳轩完全赞同乐全安的想法。这段时间特种营虽然以埋伏、夜袭等方式搞得蒙军疲于奔命,也杀死杀伤了数百敌人,但自己也疲惫不堪。虽然在战斗中伤亡很少,但由于疲惫和营养不良导致生病的却不少,非战斗减员严重。相对于损毁和消耗的武器弹药,更重要是的特种营这个游击战主力被牢牢牵制在这片区域。如果筑堡锁山战略成功,凭借二线部队就可以守卫这片区域,甚至还可以用耕战一体的办法,以屯民组成民兵,配以少量正规军便可控制。

  “打仗本质是打经济”,这是霹雳军高层的共识。欧阳轩之所以赞同乐全安,除了因为这是花费最少也最能持久的办法外,还有政治上的考虑。嘉定之战结束后,俞兴曾写信要求归还眉州难民,全然不顾眉州城及彭山城仍在蒙军手中的事实。现在让这些难民回眉州,即便是到青神、丹棱这些地方,难民怕也是不愿意。蒙军放弃这些地方之前放了一把火,把这两城烧得干干净净,难民回去怎么活?俞兴为人贪婪其部下也有样学样,对老百姓压榨也不如蒙古人好多少,难民哪里肯回去。

  欧阳轩准备动员眉州难民在这片区域安家扎营。这一方面是回应俞兴的要求,毕竟这些难民的确回到了眉州境内,另一方面也则是回应了部分难民的呼声,自古以来故土难离。“蜀人守蜀土”,从军事的角度讲,这也是充分激发当地人战力的有效方式。

  战略方向确定了之后,接下来便是实施路径和战术问题,联席会议上各人均发表了行之有效的意见。确定下来主要原则有几点:首先是将蒲江城东南三十里的长秋寨堡垒化。这长秋寨有三十余户一百人,建在一处平顶山上,四周皆为陡峭的悬崖,虽然只有二十余米高却也易守难攻。在霹雳军进入此片区域之前,已独自抗击了蒙古人数次的进攻。只不过由于人力单薄武器简陋,早已显得岌岌可危。特种营来到长秋寨后,用火器彻底断送了蒙古人夺取寨子的想法,也在当地有了歇足之地。

  其次是以长秋寨为中心,逐步向东向南延伸屯垦点。这些屯垦点的核心是壕沟高墙保护的四合院,院子的四角则是坚固的塔楼——蕃区碉楼的霹雳军版本。只不过因为缺乏石头,塔楼是用烧制的青砖加水泥砂浆砌成。为了吸引难民屯垦,军政联席会议决定四合院周围五里的土地都归屯民所有,但矿产除外。

  第三是堡垒修筑材料问题。修建长秋堡需要大量的水泥,也需要配置火炮,这些东西先通过水路运到蒲江后,再沿山路用骡马驮往长秋堡。其余屯垦点所需的物资,则有的需通过长秋堡运输,有的则就地取材,如屯垦点所需的青砖便需建窑烧制。

  第四则是建设期间的安全问题。为了防止蒙军的袭击,除了特种营继续袭击骚扰敌人外,另抽调守备旅一个营驻守长秋堡,野战旅骑兵营的任务则是保护运输通道畅通。至于野战旅的两个步兵营,将由曹二狗带领进驻蒲江城,只要蒙军一有异动,便南下增援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pofx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