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三百四十三章 平匪三策(二)_南宋之霹雳风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山好汉一样替天行道、劫富济贫——只抢官宦和富人,从不侵犯穷苦百姓,因而获得社会底层的感激和拥护。这两人也曾抢过流求公司的商船,但并未得手,反倒在火炮之下损失不小。

  朱清和张瑄都出生在长江口附近的小渔村。朱清出身贫苦家庭,其父早亡,自小跟着老娘在海边捞鱼、拾柴,稍微大点了便去一杨姓大户人家做工。杨姓大户为富不仁,朱清受不了欺辱,在一怒之下他便杀了杨姓大户并卷钱跑路,做了一个私盐贩子和海盗。有一次他溜上岸边小镇买米,认识张瑄。时年张瑄虽然刚成年,却已然有了江湖草莽首领的一切气质:聪明、豪爽、力大无穷、仪表堂堂、酒量大,极富冒险精神。两人一见如故,张瑄也顺利成章加入朱清的团伙并做了第二把交椅。

  “瓦罐不离井上破,强人难免刀下亡”,出来混总是要还的。不久之后朱清与张瑄及手下十八人终于贩私盐被巡盐的官吏逮捕,打入平江军狱,论罪问斩。但在临刑前,浙西提刑洪起畏发现朱清、张瑄两人长得实在是英武不凡,于是就“奇其状貌”,偷偷的把两人放了,并对他们说了这样的话:“今中原大乱,汝辈皆健儿,当为国家立恢复之功”。

  从此捡了条命的朱清、张瑄放弃了私盐生意,开始一心一意的当海贼。他们率领剩下的几位弟兄一起驾船北上,流窜至山东境内。

  此后朱张一伙海贼开始了跨国犯罪——“南自通州,北至胶莱,往来飘忽,聚党至数千人,海舶数百艘。所至骚然,濒海富家苦之,官吏莫如何也”。南宋的通州即苏北的南通,胶莱是指山东半岛,也就是说这两人虽然做了海贼,但不并为大宋为敌,而是主要在蒙古人占领的北方汉地骚扰劫掠,搞得占据山东半岛的李璮等汉军世侯焦头烂额。随着随着宋蒙两国的战争日益激烈,溃兵、流民都纷纷逃到海上讨生活,虽说不少流民到了流求岛谋生路,但出于故土难离的心理,也因对疫瘴之地的恐惧,仍有不少流民啸聚为匪。随着源源不断流民加入,朱清、张瑄两人的势力也日益壮大,从昔日私盐贩子发展成由大小海船数百艘,人员数千人的海盗团队。这数千人虽然也有家属等老弱,但精壮汉子仍有二三千人。

  当然像朱清、张瑄这样的义盗也是少数。在大多数海盗眼中,无论贫富都是待宰的羔羊,落入他们手中极少有人可以全身而退。富者可以作为肉票压榨出更多的钱财,穷者则被贩卖为奴。为此欧阳轩曾提醒余柱,虽然霹雳军网罗人才不问过去,但归附霹雳军之后须得按遵规守纪,违反者绝不轻饶。为了防止出现再次杀人越货甚至反叛的行为,欧阳轩还要求做到以下三点,一是归附人员必须分散安置,以防止聚众生事;二是加强教育感化,特别是要加强抗蒙爱民等思想政治教育,对于无法感化的顽劣份子要及时采取果断措施;三是要做到人尽其才。网罗的人才要注意发挥其特长,特别部分海盗,过惯了海上自由生活的,极具冒险精神,不喜严格管束。流求公司可从中遴选出人员,分别派往南洋、西洋、袋鼠大陆、野牛大陆、羊驼大陆探险,为下一步海外拓展事业作前驱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pofx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