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四百三十二章 移民潮起_南宋之霹雳风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台北,鸡笼港。在距离码头只有半里路的一幢五层大楼前,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。这些人中,只有少数人来办事的,大部分是来看稀罕的。他们眼中的稀罕之物便是眼前这座砖混结构的楼房。流求遍地是森林,加之水泥产量有限,除了堡垒与塔楼等军事建筑外,极少用水泥来造民用的房子。这座大楼是台北建筑的第三幢砖混民用大楼——第一幢是孔子学院,第二幢是医院。

  这第三幢大楼的使用方是流求银行。流求经济以商贸为主,工农业并重,资金往来十分频繁。金融是经济的命脉,为了促进流通,增加交易的便捷性,同时也为了防止金融命脉被控制,流求公司决定成立流求银行,同大宋一样实行金、银本位制度。由于存放着大量金银及往来票据账本,出于防火和防盗的需求,余柱等公司高层决定修建砖混大楼供流求银行作办公用。

  银行初创之际业务并不多,房间闲置了不少,流求公司不少部门也搬来此楼办公,其中便包括新成立不久的流求人口部。经过不遗余力的招俫流民,眼下大小流求已有人口百余万。从数量来说,已经远超东南沿海开发更早的琼州岛。从增量来看更是十分迅猛,用日新月异已不能形容。要知道,眼下霹雳军在巴蜀的控制区,也不过二百余万人。

  只不过,百余万的人口对流求来说还是太少。不仅甘蔗和水稻种植需要大量的人口,工厂、矿山、造船及修桥筑路也急需更多的劳力。按照规划,台北至台南道路以西的平原地带,将会把伐掉丛林,兴建更多的城镇和屯垦点,以开出更多的稻田、甘蔗田、橡胶林,并配套建设基础设施。这些都需要巨量的人口。

  除此之外,拓展海外事业也需要大量的人财物。财力的问题虽然紧要,但余柱等流求公司的高层并不太担心。凭借着辽东、高丽、倭国和南洋这一南一北方两条贸易线路,加上流求的产出,倒也能支撑下去。但人口不足却是个麻烦。建设一系列补给据点需要大量的劳力,而开发新大陆需要的人手更多——船员、士兵、商人、官员和工匠。

  据概算,前往新大陆航线上的一系列补给据点需要五万人,前期开发新大陆需要二十万人,南洋商贸和开发也需要十万人。欧阳轩在给流求高层的信函中明确要求,流求要在三年内实行深度开发。按照这个要求,岛上至少需要二百万人,还缺口一百万人。鉴于人口问题如此迫切,流求高层商议决定成立人口部,由夏大根兼领。

  眼下要吸引人口困难重重。大宋东南沿海一带贫民大规模迁移,让人多地少的矛盾得到了缓解,引发了劳动力价格上涨,引起了不少士绅和官员阶层的不满。他们都拥有大量土地,还有不少人有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pofx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