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九十七章 成都战况_南宋之霹雳风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阳轩也知道,技术扩散是不可避免的,但要尽量延缓技术扩散的速度,让霹雳军的军事科技与敌对势力形成代差。要知道南宋的科技技术可是中国古代的巅峰,官府控制区域中也是人才济济,只要有样品,要学习和模仿霹雳军的火器也并不是太难。更让欧阳轩所担心的是,这些人才为官府所用就罢了,就怕投降蒙古人。要知道蒙古人也极善于学习,也善待人才,这从每次屠城中都不杀工匠和儒生可见一斑。

  从事后汇总的情报中得知,云顶城不分青红黑白攻击与其极度排外有关,虽然他们也与蒙古人交战,却也视抢劫为家常便饭,甚至连友军的粮草也抢。自姚世安入主以来,云顶城已俨然成为其私家领地,余玠主政四川时多次试图进入云顶城也不得。余玠之后,姚世安对于朝廷更是听调不听宣,隐隐有割据一方的苗头。蒲氏家族为蜀中大族,蒲择之虽为文官却性格刚烈,姚世安不敢不给面子,但也只是虚与委蛇。

  云顶城有八千士卒,是川中除重庆府之外兵力最多的堡垒,此次成都之战蒲择之要求派出七千人马,但姚世安只有派出了四千士兵,理由除了云顶城要防备蒙古人突袭外,便是粮食匮乏。姚世安的这两个理由实在牵强,要说这云顶城虽然是“川中八柱”之一,地理位置也极为重要,还是成都府的驻地,但当前川西蒙军全部龟缩在二百里外的成都城内,显然没有能力去攻打这座险峻的要塞。蒲择之攻打成都势在必得,他此行携带物资甚至多,基本上将余玠之后蜀地十多年的积累尽数带上了。他的原则是出多少兵给多少粮,云顶城出兵少给便给粮少,但饶是如此姚世安仍不愿多出兵马,怕人马折损大了影响实力。在他心中这年头有兵才是王道,至于粮食短缺问题,只要再熬两月便是成都平原的麦熟之时,自是不缺粮食的。

  成都方向侦察带回的情报打消了欧阳轩的顾虑——原有的历史走向并没有改变。在攻打成都城过程中,宋军虽然攻入了城中并与蒙军展开激烈巷战,甚至一度占据了半个城并击杀了蒙军主帅阿答胡,但蒙军极其坚韧死战不退,宋军不得已只好退出城外。随着川西各地的蒙古驻屯军源源不断撤回成都,以致蒙古守军一直能凭城据守。

  随着时间的推移,形势对攻城的宋军越来越不利。更要命的是,在川东攻伐的纽璘已率强军回援,据悉已击败宋军在遂宁府箭滩渡的刘整部和灵泉山的段元鉴部,并已朝成都方向赶来。箭滩渡和灵泉山一失,成都平原便无险可守,蒲择之部将面临腹背受敌的险境。而蒙古驻屯在川北的利州汪德臣部也派出了援军赶往成都。当前成都之战宋军攻势甚烈,就是因为蒲择之想在蒙军援军到来前拿下成都。欧阳轩和其他霹雳军高层都清楚,当前宋军以四万兵马围攻不足五千蒙军,场面看似占优但实则久疲,已显溃败之相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pofx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